宁德屏南古村漈下村风韵古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8 09:26:10    

漈下村于明正统二年开基,至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一是村落营造和建筑风格以闽东北乡土风格为基调,融合了徽派和浙派建筑风格;二是乡土文化特色浓厚。如:马仙信仰(马仙,又称马氏天仙、马元君等,与妈祖、陈靖姑并称“福建三大女神”)漈下村,飞凤山、马鞍山、鸟岗山、文笔峰四围环护,一条小溪,从高处流下,纵穿南北,溪水不舍昼夜,两岸参差人家。

甘氏族谱记载:“甘氏为渤海郡堂,入闽始祖甘德音于皇明正统二年(1437)同弟侄子,率二十余人由浙江处州府景宁县花桥头村迁居福建福州府古田县二十二都九保龙漈下,甘德音后仍归原籍,甘细旷留居漈下,开疆拓工。”

(聚宝桥)

村中现存三座古廊桥,建于清康熙年间的“花桥”最为特色,虽然数据显示在这个小小的古村里住户达1700多人,但实际村落里基本都剩下了老人、小孩和妇女,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花桥建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工巧精致,桥上两旁长长的“美人靠”,可坐五六十人,廊桥梁上悬挂着电视机,这里几乎成了老人活动中心.

仙奶殿,又称龙祭仙宫,为世俸龙祭开基拓主马仙娘之祀殿,现殿为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重建。宫殿位于村双溪合流之交汇处,坐南朝北,与文笔峰遥相对峙,在这里,当地村民还为我们讲解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在背朝宫殿,面朝门口的方向,向上望去,房顶正中间处有一个缺口,据说这个缺口被人反复补上之后,瓦片还是会落下或丢失,后来有人便站在宫殿前观望,才发现那个缺口处刚好可以看到对面的文笔峰峰顶,原来补上瓦片是挡住殿里的神明看峰顶了,所以后来就再没有人去补上瓦片了。

这座修建的地方天圆的宫观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漈下村共有8处国保级文物单位),殿中螺旋式的藻井充满动感,给人以乘风而上的渴望,藻井下方雕刻着4漈只展翅欲飞的彩凤,高高在上,而2只张牙舞爪的金龙则昂首仰望彩凤。

马仙信仰闽东盛行,在福建被列入与妈祖、陈靖姑并称的“三大女神”之一。马仙信仰源自浙江景宁县,想必是甘氏祖先迁涉时一路奉请而来的。马仙姑佑护和见证了甘氏家族的兴旺发达,也赢得了几百年香火旺盛。

描写“漈水安涠”大字的古城楼建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坐南朝北,临溪与花桥相倚,为双层建筑,楼顶飞檐翘角,城门乃条石弧拱,厚实坚固。尚存1400多米长的古城墙,光滑的鹅卵石爬满苔藓,仍在坚守着家园。城楼上原本悬挂着甘国宝在雍正巳酉科会试第三名、殿试二甲八名进士之“会魁”金字匾额,与城门外两副旗杆石碣交相辉映,可惜“文革”期间均遭毁坏。

(花桥,又是风景桥)

(飞来庙,当地俗称水尾殿,祀“飞来大王”)

(明代古城门的城门上题“漈水安澜”)

(古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