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调是什么风格的音乐(新世界的蓝色大门——“蓝调音乐”)

蓝调,爵士,朋克,R&B这些流行音乐风格术语,对大部分普通听众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今天我们就从流行音乐的起源蓝调音乐开始,为大家打开这个年轻多元的流行音乐新世界。
# 01
虽说流行音乐有着新时代文化的标签,但其实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与变迁。19世纪90年代随着奴隶的交易,把遥远的非洲音乐带到了美国南部乡村地区。
辛苦的劳作与人权的剥夺,使痛苦的黑人农民只能通过即兴编唱一些歌曲来缓解工作的劳累,并在田间一唱一和地互相安慰,这为蓝调音乐(Blues,中文译为布鲁斯)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蓝调音乐不仅是如今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风格之一,也对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等其他风格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随着奴隶制废除与人权解放运动过后,黑人们从劳作中解脱并把这种音乐与当时流行的乐器吉他结合到了一起。吉他可以在琴弦上演奏出滑音,制造走调的效果,如泣如诉。与蓝调本身忧伤苦闷的曲调非常契合,蓝调歌手通常为自弹自唱,或加入口琴。
1910年乡村蓝调歌手—W.C汉迪的《圣路易斯蓝调》正式录制出版。使得这种音乐在非裔美国人中掀起了一阵热潮。一唱一和的对话形式成为流行音乐中经典的曲式结构。在蓝调演唱中可以听到非常强的情感宣泄与即兴之感。虽然旋律记忆度不高但极易跟唱。
# 02

美国白人歌手兼吉他手——邦妮·瑞特(Bonnie Raitt),她是为数不多的女蓝调吉他手,有着非常高超的吉他演奏技巧,她演唱的蓝调歌曲《Love me like a man》也成为经典。
蓝调音乐通常由三句对称的诗句组成,歌词主题多为背叛、被抛弃与绝望的爱。每句长度为4小节,三句共12小节成为一段。第一句与第二句的旋律大体一致,第三句则是用新的旋律和歌词做结尾。段落结束,再从头重复,每段的歌词和音乐格式基本相同。
和声上仅使用基本的一级(I),四级(IV),五级(V)三个和弦,组成的十二小节和声框架,称为“十二小节蓝调”(twelve-bar blues)。在旋律中我们常听到的“蓝调音”是来自蓝调音阶中的降3与降7音,制造出蓝调独特的忧郁效果。

布鲁斯之王BB king与克莱布顿(Eric clapton)合作的《三点钟的布鲁斯》(Three O'Clock Blues)。

收录在两位殿堂级蓝调吉他大师合作的专辑《Riding with the King》中。随着黑人逐渐向城市迁徙,城市蓝调(Urban-blues)音乐逐渐加入了电吉他,电贝斯等电子乐器与铜管乐器等。
# 03
BB king人如其名有着“蓝调之王”之称,是过去半个世纪中最伟大的电吉他演奏大师。他的蓝调风格非常纯正,他独特的颤音演奏发掘了电吉他演奏更多的可能性,也是摇滚音乐中电吉他演奏技法的开端。
人声与吉他的相互回应是蓝调音乐的特征之一,人声唱出上半句后,吉他紧接着完成下半句。通常在第一段结束后,第二段会由吉他即兴独奏完成。BB king改变了蓝调一直以来悲伤怨念的主题,采用充满了幽默与乐观的态度,拓宽了蓝调音乐的主题表达局限。
《The thrill is gone》是BB king是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在20世纪的美国对有色人种的种族歧视现象非常严重。这种现象甚至存在于艺术文化之中,蓝调音乐有着非常鲜明的美国黑人文化色彩,和以乡村音乐为代表的白人音乐一样,都是有强烈种族标签的音乐风格。
流行音乐作为如今大众最熟悉的音乐风格,总是被相应的偶像明星所定义,在中国会被打上不严肃不正统的标签。实际上流行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和重要的文化意义。其巧妙丰富的音乐语言技术也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地探究。
- 配音 -
王波
- 文字 -
于欣田
- 策划 -
王波、王丰、周宛鹿、李泽召、薛泽旭
- 编辑 -
张娴、潘娴、郭周帆、罗丽敏
- 排版 -
林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