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什么时候出来的(股票的起源和发展)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9 08:34:26    

一、股票的起源

股票的形成可远溯于16世纪初的荷兰,当时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还都是西班牙的一部分。1568年荷兰爆发了历时80年的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1581年北部8省成立荷兰共和国(正式名称为尼德兰联省共和国)。

当时的阿姆斯特丹是荷兰西北部的一个偏远海港,三面环水,易守难攻,而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用于建造船只的森林资源。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资源,使得在战争中逃亡的人们可以在此休养生息,还可以进行海上贸易。

为了更好地获取财富,荷兰人在1602年用国家名义建立了一个公司,即荷兰东印度公司,公司的董事就是政府官员和议员。 由于政府的官方背景,使得一些政治权利以股份的形式注入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它在做生意的同时,还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然而在当时,海上贸易是一个风险很大的活动,不仅要面临着敌对国抢劫、海上风暴、水手暴乱的风险,如果在海上发生传染病事件,连人带船都可能全灭。为了尽可能地分散风险,也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东印度公司想出了一个办法:向荷兰人民发行股份。于是,这个东印度公司很快拿出了一份章程:每个荷兰国民只要花50荷兰盾,就可以购买一股东印股公司的股票,成为股东。3年以后,凭这张股票,东印度公司会给你150荷兰盾的分红。到这里,股份制公司的雏形就已经形成了。


二、股票的发展及规范之路

起初,股票的转让,相当不方便。为了方便交易,1609年荷兰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股票开始可以任意转让,购买了公司股票的人就具有公司的股东资格,享有股东权。

1773年,英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成立,并在1802年获得英国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认。

1792年,纽约的24名经纪人在华尔街11号共同创办了纽约证券交易会,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纽约证券交易所。

1884年,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查理斯·亨利·道,编制了反映股票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指数雏形——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

随着股票的发展,股票投机性越来越强,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股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断在改进和完善。但股票利益和风险特性,一直并存。最经典的话就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美国1933年颁布了《证券法》,主要规定了股票的发行制度。1934年美国又颁布了《证券交易法》,用于解决股票交易问题,并依该法成立了证券委员会,作为股票市场的主管机关。1970年,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减少投资风险,美国颁布了《证券投资者保护法》。另外,在各国的股票交易市场上,形成了反映股票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指数。

三、我国的股票发展历程

中国股票市场主要分为两大时期:第一时期为1990年末-2001年底。从1990年末沪、深交易所和中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两所一网的相继建立,到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作为新兴市场的发育时期;第二时期为2002年至今,是更加开放、规范和国际化的发展时期。

  在这两大时期,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

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

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

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

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

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

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

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